20250915 颞下入路
今日我们团队做了一例岩尖部天幕膜瘤,起病表现为三叉神经痛。半年前行伽玛刀治疗,术后5个月开始出现三叉神经痛。今天手术采取颞下入路,耳屏前直切口,开关颅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在《The Craniotony Atlas》一书
中,为了保护颞浅动脉的顶支,头皮的切口设计为“S”形(准确的描述 lazy Z 形)。完美全保护了颞浅动脉,值得学习。硬膜下操作,颞底的静脉是逃不过的一根静脉,几乎所有的颞下入路中都会遇到。从中颅底硬膜上将静脉剥离,增加颞叶牵拉retraction的程度。
关于天幕切开的位置,尽量靠后,远离滑车神经进入海绵窦的硬脑膜入口处,使于保留滑车神经。有时滑车神经与天幕缘粘连十分紧密,在切开天幕缘的时候会将其离断,一定要小心这种情况。患者恢复良好。愿我们的技术使患者受益。另外术前腰大池置管引流有助于术中降颅内压。

20250914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
昨夜行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出血位置在左侧基底节区累及丘脑,出血破入左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经MPR重建后选择左侧侧脑室额角入路清除左侧侧脑室内血肿及基底节区血肿,血肿破入脑室的破口位于左侧侧脑室体部中后份,侧脑室内血肿清除完全后,神经内镜下可以看到基底节区的血肿,内镜下一并清除。神经内镜的确有优点,视野开阔,照明视野可达较深的位置,缺点就是止血比较困难,为此发明的“筷子”技术克服了这一困难,但我目前掌握的还不好。另外一点,今天学会了用尿管气囊加注射器套筒做鞘,方便内镜和器械进出,算是一点进步。

20250913 记录复盘
从8月15日到9月4日(21天),9月6日到9月8日(3天),在坚持了21天的每日写作后,中间又搁置了。所谓的21天养成习惯被我打破了!可能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外科手术(尤其是神经外科)的手术时间有时候是比较长的,一天下来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记录了。晚上只要身体挨到了床,再起来写东西就很难。看,看,我自己又在为我的懒惰找借口了!把自己的懒说的冠冕堂皇。
但不管怎么说,自己还是坚持记录了24天,为自己的8月点赞。记录的内容多是对生活或者工作的感悟,今后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挖掘。质量上虽然有待提升,但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记录的文字质量会有提高的,质变到量变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嘛。字数上基本上都超过了300字,虽然这不能作为作品质量的直接考量,但也说明我在努力地提升自己。静待花开!

20250912 10KM running
今天天气不错,正好有时间,做了1个10km的中长跑。平时锻炼基本上5km,半小时的时间,考虑到报名了武汉光谷半程马拉松,虽然中签结果未知,也可以提前训练一下。天气阴凉,偶尔有点风,很适合跑步训练,虽然中途出了太阳,影响并不大。起初的3公里左右,配速控制在6-7分钟,心率基本在150-160次/分,自我感觉还是可以的。一般来说心率水平150左右,不会感觉很吃力,剩下的就是坚持了。过了5km的时候,想到自己早餐没有进太多水分,担心出汗流失水分,需要找水分补给,很幸运在路边有便利店可以买水补充。买水的过程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整体影响并不大,最终的配速在7分多钟。5-6km间隙补充水分后,7km以后感觉体能恢复不少,抬腿和前进的步伐确实变得有力了。
在我今年3月份跑第一个半马的时候,确实没有实战经验,在那之前没有自己做过中长锻炼,只是跑了一次10km,感觉21km应该可以坚持就上场了。那次半马之后,跟一个跑友聊起来,说补给的问题,21km没有良好的补给很难出成绩的。这次10km的训练,真正体会到补给的重要性,在比赛场上如何补给也需要好好规划一下了。另外一点就是间歇跑的训练,我自己觉得其实也是针对补给和赛道拥挤的策略性训练。补给的时候要适当降速、赛道上人员较多拥挤的时候也需要降速,但赛道相对空旷的时候就是加速前进的时候,要掌控好节奏。
马拉松不是坚持跑就行了,还是有很大学问的。

20250908 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今天我们团队完成了一台左额叶胶质瘤的手术。应该是低级别的可能性大。关于胶质瘤的切除范围,尤其是低级别胶质瘤,术中判断肿瘤的相对边界有时候是比较困难的。借助神经导航、B超、术中黄荧光等手段可以帮助判断切除是否完全或充分。很多时候还是看手术者的经验,以及影像与解剖的定位。术后患者恢复不错。最后看病理级别吧。